陕西省“十一五”基础研究工作总结会5月30日在西安召开。省委科技工委书记、省科技厅厅长奚正平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科技厅总工程师安西印作《陕西省“十一五”基础研究工作总结报告》,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唐光华主持会议并传达了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精神。我校科技处杨来侠副处长及全省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部分企业的负责人及部分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负责人等100多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我省“十一五”期间基础研究的工作,传达了全国基础研究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省“十二五”期间基础研究的主要任务作了安排部署。兄弟院校还就基础研究管理经验进行了交流,各自介绍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培育以及国家重大项目申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会议表彰了陕西省“十一五”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我校等15个单位被授予“陕西省‘十一五’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肖阳等22名同志被评为“十一五”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管理工作先进工作者。
奚正平指出:近年来,我省在农业、能源、生命、材料、信息等优势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基础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成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部分成果已经应用于国家和我省的经济建设之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通过不断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在积极培养科研后备人才的同时,着力打造科研顶尖人才,造就了一批以两院院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等为代表的科研领军人物,使我省在国家基础研究领域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争取国家重大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研究等方面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截至2010年底我省拥有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达到13个,居全国第五位,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涵盖各个领域、不同层次的重点实验室体系,这些科研基地为凝聚科技创新人才、协同开展重大研究、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也为提高国家和陕西自主创新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奚正平强调:一是要充分认识基础研究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陕西的重要意义。基础研究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是未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基础研究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也是我省建设科技强省和经济强省的重要战略抉择。二是紧紧把握我省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推动基础研究再上新台阶。陕西作为一个科技大省,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应当抓住机遇,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三是明确发展目标,自觉服务于全省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要认真谋划,围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需求,加强科技资源统筹,鼓励和引导基础研究力量开展合作研究,自觉服务于全省科技工作的战略布局和基础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奚正平要求:要更加突出应用基础研究,重视跟踪学科前沿,着力培养科技拔尖人才,支撑区域科技创新,继续以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主要抓手,实现基础研究的跨越发展。一是要紧盯需求开展基础研究。要深入分析陕西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期对基础研究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梳理重大科学需求,搭建国际国内、省外省内合作交流平台,聚合优势力量展开联合攻关。特别要重视与地方和企业结合,围绕他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二是要加大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必须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的理念,坚持培养后备人才和激励拔尖人才相结合,在积极引进和努力造就科研领军人物的同时,注重青年优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结构。对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要跟踪培养,滚动支持,着眼长远,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三是要继续加强基地建设。重点实验室是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依托,是重大创新成果产出的重要阵地,也是凝聚优秀科学家和团队的重要平台。对创新基地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通过加大引导、投入和扶持,争取建立起覆盖我省优势领域的能够满足我省未来发展需要的实验室体系。特别要重视加强在企业组建重点实验室。